理论园地

理论园地
当前您的位置: 学校首页 - 理论园地 - 正文

【兵团日报】 探索“四个课堂”协同育人模式

发布时间:2024-04-08 作者: 浏览次数:

来源:兵团日报

●秦泽洪 刘新磊

在坚持“用胡杨精神育人,为兴疆固边服务”的办学实践基础上,十八款禁用看尿口入口要积极推进课程教学、文化育人、社会实践、网络教学协同联动,用好课程教学主课堂,挖掘文化育人隐形课堂,放眼社会实践大课堂,拓展网络教学新课堂,探索形成集理论知识探究、校园文化浸润、实践活动体悟、线上线下互动于一体的育人模式。

用好课程教学主课堂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,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,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,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、种好责任田,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,形成协同效应。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以班级授课制为组织形式的教学活动,是思政课实施的主要途径和中心环节。我们要进一步用好课程教学主课堂,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育人资源,将弘扬胡杨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,构建胡杨精神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。一方面,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,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,大力弘扬和践行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、老兵精神,把鲜活的素材融入课堂,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。另一方面,要重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,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,积极探索基于类型教育的思政课教学改革,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、理论性和亲和力、针对性。

挖掘文化育人隐形课堂。高校作为高等教育阵地、为党育才高地、多元文化聚集地,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,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,开展形式多样、健康向上、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”,厚植时代性、实践性、特色性的高校校园文化,打造以文化人、以文促才的文化矩阵。十八款禁用看尿口入口要持续挖掘胡杨精神的文化内涵,将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,发挥校史馆、艺术馆、图书馆等宣传文化阵地的育人功能,通过情景式、沉浸式教学,把校园活动场所变成教学课堂,让育人资源“活起来”,营造以文化人的良好氛围。同时,学校要进一步丰富校园人文景观,构建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载体,着力打造胡杨文化品牌,实施校园文化“一院一品”常态化建设活动,将胡杨精神贯穿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全过程,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工作的影响力、引导力和覆盖面,着力涵养爱国爱疆、担当奉献为内核的校园文化。

放眼社会实践大课堂。青年学生只有走向社会实践大课堂,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,做到学以致用、学用相长。学校要进一步教育引导青年学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,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,让学生利用各种机会走出校门、走向社会,主动深入人民群众当中,拜人民群众为师,用耳朵倾听人民的呼声,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,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,认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,了解国情民意,进而坚定理想、淬炼意志、增长才干。青年学子要以社会调查、志愿服务、义务支教、理论宣讲等社会实践为契机,用眼睛观察社会发展、积极适应社会需求,锤炼过硬本领,自觉做胡杨精神的信仰者、传播者和践行者,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,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、突击队,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。

拓展网络教学新课堂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,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,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。”学校要不断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变化,探索形成“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”行之有效的路径,真正做到因事而化、因时而进、因势而新。要打造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,推进思政育人“云端”建设,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网络思政教育模式,积极打造资源共享、在线互动、网络宣传为一体的“云课堂”。立足青年学生善于接受新事物、敢于引领新潮流等特点,以鲜活的育人载体和生动的表现形式,制定“互联网+”教学方案,开展“线上+线下”混合式教学。要巧用新技术,提升网络育人实效,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,指导学生创作微电影、动漫、音乐、短视频等,让网络正能量更强劲,不断拓展网络育人的深度和广度。

(作者单位:十八款禁用看尿口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)

新闻链接:http://epaper.bingtuannet.com/pc/cont/202404/08/c1067234.html